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記協(xié)網(wǎng) > 評獎創(chuàng)優(yōu) > 浙江飄萍獎 > 2012飄萍獎 正文
第九屆浙江飄萍獎參評者胡國洪代表作

長城萬里英雄事  冬夏長青義烏兵

(報告文學)

    明代嘉靖年間,在浙江募得4000名義烏兵之后,戚繼光率軍在東南沿海連戰(zhàn)連捷,以摧枯拉朽之勢蕩平了為患中國數(shù)十年的倭寇,成為一代名將。以義烏兵為骨干的戚家軍由此聲動朝野,威震四海。

    鮮為人知的是,掃除倭寇以后,義烏兵的歷史使命并沒有終結。明隆慶元年(1567),戚繼光奉調北上,任薊鎮(zhèn)總兵,訓練邊軍,修筑長城,為氣數(shù)將盡的大明王朝抵御北方韃靼的侵襲。與此同時,他也讓義烏兵再一次走進縱橫捭闔的歷史深處,銘刻在綿延萬里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長城之上。

    在此后的400多年中,義烏兵與故鄉(xiāng)的血脈聯(lián)系早已中斷,但他們的后人在長城腳下繁衍生息,一代代口口相傳著“我們的祖先是浙江省金華府義烏縣人”,守望著祖輩們修建的城墻。那些故去的人,則留下一座座面向東南的墳塋———那是故鄉(xiāng)義烏的方向啊……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400多年的風雨洗去了鄉(xiāng)音,模糊了面容,沖淡了記憶,但那份思鄉(xiāng)的真情依然深切:一段段長城見證了義烏兒女建立的不朽功勛,也在冥冥之中化為一條絲帶,把散落在北方長城沿線的義烏兵后裔們牽引回故鄉(xiāng)。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一朝回到故土,仍是兩地一家親!

    時間的刻刀割不斷親情。2010年,長城與義烏,隔斷400多年的血脈重新續(xù)上……

    長香燃起,告慰先祖

    2010年11月20日,義烏市城西街道吳坎頭村———修筑山海關老龍頭入海石城的明代參將(正三品武官)吳惟忠的家鄉(xiāng)。

    59歲的吳玉久與吳坎頭村的鄉(xiāng)親們擁抱在一起,泣不成聲:“400多年了,這回終于找到老吳家的根了!老祖宗啊,我活得不冤了!”他的兒子、26歲的吳海健在一旁,默默垂淚。

    吳玉久的家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董家口村。兩天前,他和其他20多名義烏兵后裔一起,乘坐從秦皇島開出的“尋根專列”來到義烏。

    這是老吳第二次來義烏了。8月下旬,他參加由義烏市志編輯部組織的“義烏兵后裔桑梓行”活動,與10多名來自河北、遼寧、北京、天津等地的義烏兵后裔一起回義烏尋根訪祖。為了能回老祖宗的家鄉(xiāng)看看,養(yǎng)蜜蜂的老吳把家里的幾十只蜂箱托給別人照看。8月是長城腳下花開時節(jié),蜜源充足,老吳卻讓人每天用白糖喂蜜蜂。他來回6天時間,光這一項就損失了幾千塊錢。

    老吳不心疼錢,讓他失望的是,因為沒有直接的證據(jù),他沒能找到自己的祖籍地。眼看著老葉家的、老曹家的、老陳家的義烏兵后裔被族人載歌載舞、興高采烈地迎進村里去祭祖,老吳極為傷心:“家譜和祖墳,都在‘文革’時被毀了?墒,打小我爺爺就跟我說,咱們的祖先是從浙江義烏過來守長城的,一個叫吳三元,一個叫吳守夫,F(xiàn)在咋就找不到呢?”

    回家后,老吳四處打聽、尋找吳氏家譜,可找遍了整個撫寧縣也沒找著。他想起父親在世時說過,清乾隆年間,長城不需要人看管了,部分吳家后人就由董家口遷往關外的遼寧建昌、綏中一帶,于是他決定到遼寧去找。

    從8月底到9月初,吳玉久先后三次騎著摩托車前往遼寧尋找家譜,每次往返240多公里。幾經(jīng)周折,在建昌縣一個叫葦子溝的村莊里,他遇著了同輩人吳玉芝。30年前,吳玉芝曾經(jīng)去過董家口,兩人見過面。

    吳玉芝帶吳玉久去見自己90多歲的老父親吳寶慶。老人一聽說他是從董家口來的,還去過浙江義烏,頓時激動地一把抱住他,大哭起來:“多少年了,沒忘了咱是一家人。”

    當晚,吳寶慶家像辦喜事一樣熱鬧。全村姓吳的人都來了,陪著吳玉久一邊喝酒,一邊掉眼淚。吳玉芝從柜子里找出《吳氏家譜》送給吳玉久,吳寶慶吩咐他:“玉久啊,費多大的心血,你也得把咱老祖宗找到!”

    11月20日,吳玉久小心翼翼地把發(fā)黃的《吳氏家譜》攤開在義烏吳坎頭村族人的面前,第一頁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原籍浙江金華府義烏縣,于明萬歷年間撥山海關護守長城各口門,次后落在董家口。長城里坐北向南有先祖塋一處,并排兩位,左吳三元,右吳守夫……”

    吳坎頭的幾位老人搬出這邊的《吳氏宗譜》,仔細查找,不一會,“吳三元”這個名字赫然躍入大家眼簾———他竟然就是參將吳惟忠的孫子,到吳玉久,已是第14代!

    這是失散了430多年的親人啊!這是為保家衛(wèi)國去北方筑守長城的義烏兵的后代!吳玉久父子倆當即被鄉(xiāng)親們緊緊擁住。

    同一天,來自河北省撫寧縣板廠峪村的許國華,也通過家譜對接,在義烏市江東街道許宅村找到了自己的根。第二天,許國華帶著兒子許建豐以及同村5名許姓村民前往祭祖,許宅村人敲響了鑼鼓,跳起了秧歌,放起了煙花,盛情迎接來自遠方的親人……

    歷史的風云掠過那一道道城墻與蒼涼的山野,漸漸遠去,唯獨不變的,是流淌在血脈中的親情。長香燃起,足以告慰先祖———盡管他們的身影早已模糊……

 [1] [2] [3] [4] [5] 下一頁
 
時間: 2012-08-20  來源: 浙江省記協(xié)
作者:
胡國洪  編輯: 劉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版權所有 浙江記協(xié)網(wǎng),wowosjpj.com 平臺支持、網(wǎng)頁設計:浙江在線新聞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