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方法論

   摘要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調查研究是有“貫穿”性質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研究能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抓住輿論工作的規(guī)律性。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者不僅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立場,還要掌握科學方法。

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方法論

馬凌

   習近平同志指出:“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于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也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

   調查研究就是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徑,是共產(chǎn)黨人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傳承的優(yōu)良作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首先就要加強調查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調查研究是有“貫穿”性質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研究是本職,也是天職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調查研究有著豐富的實踐積淀和理論發(fā)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奠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調查研究的基礎,他總結說:“認識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chǎn)主義。列寧、斯大林也同樣做了許多調查。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如果說毛澤東以調查研究反對教條主義的初衷,是尋求獨立自主——“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而以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則是延安時期實事求是、整頓作風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后,更是強調以調查研究來踐行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023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發(fā)文章《“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總書記這樣言傳身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提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他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多次并且長期到基層開展有效的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薄耙私鈱嶋H,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他強調:“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找到癥結,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能拍腦袋決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調查研究與真實性

   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角度看,新聞是報道主體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先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陸定一指出:“唯物論者認為,新聞的本源乃是物質的東西,乃是事實,就是人類在與自然斗爭中和在社會斗爭中所發(fā)生的事實!笔聦嵕哂锌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事實具有確定性,既成事實具有穩(wěn)定性;事實具有可認知性,能夠被人們感知、認知,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和傳播手段得以描述和反映。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報道必須尊重事實,反映事實的本來面貌。

   在事實性基礎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出了 “真實性” 原則。真實性是指新聞與其反映的客觀事實必須完全相符,不可有歪曲,不能有杜撰。1843年,馬克思在《好報刊與壞報刊》中提出,只有根據(jù)事實來描述事實、而不是根據(jù)希望來描寫事實的報刊,才是真正的報刊,只有表達社會輿論、而不是歪曲社會輿論的報刊,才應受到國家的信任。1921年,列寧也論述了真實本身沒有階級性的問題,提出“真實不取決于該為誰服務”。在列寧看來,在實際情況下,每件事情都有其個別的特殊的情況,所以,必須從全部事實的總和中、從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中去把握事實,而不是從零碎的、片段的、隨便的節(jié)選出來的事實中去把握和分析。

   由于真實是新聞輿論工作的生命,對于真實性的追求,一直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特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不僅要真實準確地報道具體事實,還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物全貌,也就是要準確把握局部真實與全局真實、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個別真實與整體真實的關系。唯其如此,才能“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辯證唯物主義還認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調查研究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即成的,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堅守,需要付出各種努力和代價,也需要科學分工。

   馬克思本人以“報刊的有機運動”對此進行解釋:只要報刊有機地運動著,全部事實就會完整地被揭示出來!斑@是因為,雖然事情的整體最初只是以有時有意、有時無意地同時分別強調各種單個觀點的形式顯現(xiàn)出來的,但是歸根到底,報刊的這種工作本身還是為它的工作人員準備了材料,讓他把材料組成一個整體。這樣,報刊就通過分工一步一步地掌握全部的事實,這里所采用的方式不是讓某一個人去做全部的工作,而是由許多人分頭去做一小部分工作。”換言之,只要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每日每時具體的工作中堅持進行調查研究,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就處于“報刊的有機運動”中。

   調查研究是真實性的保障。若要達到真實,則必須抵達現(xiàn)場、多方采訪、仔細辨析、認真核查。我國主流媒體長期形成的新聞生產(chǎn)規(guī)范,即通過調查研究工作保障新聞的真實性,不斷彰顯著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通過調查研究進行報道,通過調查研究進行事實核查,是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不二選擇。

   調查研究與規(guī)律性

   新聞輿論工作雖然每日處理的是現(xiàn)象層面的東西,卻不能止步于現(xiàn)象,必須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這樣解釋“實事求是”:“‘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痹谡{查研究層面,從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眾聲喧嘩的輿論場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研究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

   對于規(guī)律性的認識,首先是對新聞輿論工作自身規(guī)律性的認識。馬克思認為:“要使報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須不從外部為它規(guī)定任何使命,必須承認它具有連植物也具有的那種通常為人們所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具有自己的內在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是它所不應該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擺脫的!碑斚拢鹬匦侣剛鞑ヒ(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在融媒體、流媒體、平臺媒體疊加的傳媒生態(tài)中,新聞輿論工作者已經(jīng)不能僅僅關注內容,也要了解網(wǎng)絡媒體的傳播規(guī)律、復雜系統(tǒng)中輿論的生成規(guī)律、受眾情感與趣味變遷的心理規(guī)律等。

   對于規(guī)律性的認識,也包含對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的認識。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1931年,在起草《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時,補充了“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所謂正確的調查就是科學的調查、符合規(guī)律的調查。傳統(tǒng)的“蹲點調查”“走訪調查”“典型調查”等調查方法依然行之有效,現(xiàn)在通信很發(fā)達,通過打打電話、發(fā)發(fā)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況,但畢竟隔了一層。同時,媒介技術突飛猛進,智能驅動的平臺社會已經(jīng)呼之欲出,大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網(wǎng)絡調查方法、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方法等也都成為調查研究方法的一部分,新聞輿論工作者應當加強學習,主動豐富調查研究的工具、提高調查研究的本領,更好地完成對復雜社會系統(tǒng)和復雜社會現(xiàn)象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對于規(guī)律性的認識,還包含對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在考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時,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和系統(tǒng)思維。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性存在,只有用普遍聯(lián)系、全面系統(tǒng)、永恒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把握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核心。為此,新聞輿論工作者要不斷加強學習、多思多想,完善知識結構和判斷框架,培養(yǎng)大局觀和全局意識,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問題。

   如果說調查是指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有目的地匯總信息、了解事物真實情況;研究則是對調查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維加工。二者既有明顯區(qū)別又有緊密聯(lián)系,調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礎,研究是調查的發(fā)展和深化。新聞輿論工作的社會功能定位決定了它的日常工作處于“前端”,在時效性要求及專業(yè)分工的雙重限制下,調查工作的比重勝過研究工作的比重,因此“腳力”“眼力”是基本要求。要有問題意識、找準選題,才能做好調查性報道。而同時,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又不能止步于“前端”,需要努力向“后端”突破,通過增強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提升“腦力”“筆力”,努力做好研究的部分,把握問題實質和發(fā)展走向,向更有深度的、富于解釋力的報道邁進。

   調查研究與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黨性原則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從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視閾看調查研究,也就對調查研究與新聞輿論工作的本質聯(lián)系有了深刻認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將調查研究的主旨確定為“向群眾尋求真理”,確定了在調查研究中“甘當小學生”的虛心態(tài)度。他強調,“都要堅決走群眾路線,一切問題都要和群眾商量,然后共同決定,作為政策貫徹執(zhí)行。各級黨委,不許不作調查研究工作。絕對禁止黨委少數(shù)人不作調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

   調查研究具有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鮮明特征。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認識的來源,向社會做調查就是向群眾做調查,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過程,調查研究的過程還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調查研究的對象和具體方式?jīng)Q定了調查研究必須深入群眾,深入具體的實踐活動。習近平同志指出,“我牢記毛澤東同志的至理名言,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凡事眼睛向下,先當學生,不恥下問,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近年來,新聞戰(zhàn)線開展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等。調查研究不僅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本領能力,也內蘊著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當前,全黨正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chǎn)黨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對風云變幻的世情、國情、黨情、社情、民情有及時、全面、深刻的把握,這需要通過各級各類各種調查研究來綜合實現(xiàn)。

   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媒體深入社會的肌理,是調查研究的排頭兵。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調查研究不僅是本職,更是天職。

   本文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話語的歷史建構與實踐研究”(20&ZD323)階段性成果。

   (作者馬凌 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主任)

 

時間:2023-07-24 來源:新聞戰(zhàn)線
作者:馬凌 編輯:劉卓文